大明皇长孙

第250章:明朝张三丰

华盖殿中,朱元璋见到大孙过来,笑呵呵的问道:“最近咱整个人呀,都感觉胖了一圈,主要还是大孙带过来的这些厨子们,做的膳食味道过于鲜美。”

“每次就膳,咱都把肚子给吃撑了,米饭都要多盛一碗。”

朱英闻言,看着桌面上的十几个荤菜,不由说道:“爷爷最近吃的过于油腻了一些,这样对身体可不好。”

“肉食这块,可以多吃鱼肉,最近厨子们研制的水煮鱼片倒是很不错,还有鸡肉也不错。”

“这些五花肉,红烧肉,口感是极佳的,对于身体健康方面可不是太好,当多吃青菜,豆汁,肥肉得少吃。”

朱英看着老爷子越发壮大的将军肚,不由劝慰道。

皇家不存在缺吃食,尤其是朱元璋,最是喜欢大鱼大肉。

朱英带过来的这些厨子,在制作上很是讲究,同样的菜式,通过他们的手,味道就要提升数个档次。

现在的朱元璋,已经可以明显的看到双下巴了,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呀。

朱元璋听到大孙这话,有些奇怪的问道:“大孙对于吃食这块,还颇有研究?”

朱英微微停顿了一下,心中开始组织语言。

这些简单的道理,在后世算是常识,在现在的大明,可没这么多讲究。

毕竟能吃饱饭的,都还是少数人,谁还会去研究什么少吃呢。

微微沉吟后,朱英说道:“孙儿在西域的时候,就认识一个年迈的道士,那道士最是喜欢吃,也算是比较富有,在吃食这块特别的挑剔。”

“而且对于养生,十分的讲究。当时孙儿好奇,就多问了几句,那道士也不含糊,就把一些粗浅的道理,告诉了孙儿。”

“孙儿本来是不怎么相信的,后来那道士告诉孙儿,他都活了一百多岁了,孙儿这才惊叹,方才有些相信。”

朱元璋闻言,有些惊奇的说道:“竟是还有这等人物,此道士叫什么名字,咱倒是想要认识一番。”

朱英这时没有犹豫,直接说道:“这道士姓张,名三丰。”

朱元璋听到这个名字,不由惊呼:“原来是他!”

对于张三丰,朱元璋可不仅仅是知道,在去年,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,朱元璋为了更好的管理天下的道教,加强对道教的控制。

派遣一些道士出使全国各地道观,特意叮嘱使者:“有张玄玄,可请来。”

张三丰,名君宝,又名全一,字玄玄,道号昆阳。

只是从去年到今年,张三丰这边根本没有下落可言,对此朱元璋也没办法。

概因张三丰是个道士,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云游。

道士的云游和刘日新这样的算命先生不同。

刘日新算命,基本还是要以城池为主,去的是人多的地方,有迹可寻。

像张三丰这种,去的都是些寥无人烟的大山深处,很多地方甚至无人踏足,官府想要去查,都不知道从何下手。

就是武当山上,张三丰的弟子们,几年没师傅的消息都很是正常。

就算有消息,或者哪里传来消息,张三丰出现过。

再过去寻找的时候,人早就离开,不知去了哪里。

“爷爷似乎认识他?”朱英有些诧异的说道。

当然,朱英根本没见过张三丰,若真是见了这等神仙人物,想都不要想,死缠烂打都要拖着一起。

后世,张三丰这个名字早被神化了,朱英顺口拿出来凑一下。

朱元璋有些感叹的说道:“若是别人说这话,咱还不怎么会信,既然是张玄玄说的,那肯定有其中的道理。”

“咱倒是想和其见见,去年就下了谕旨,只是到现在也没消息传来。这些个喜欢云游的道士,咱还真拿他们没办法。”

朱英闻言,这才心中松了口气,他还以为老爷子跟张三丰很熟呢。

朱元璋说话后,眼神中带着少许的留恋,看了看桌面上的五花肉,红烧肉这些以肥肉为主的菜肴,然后轻轻转过头,吩咐道:

“听咱大孙的,往后咱的食谱上,将这些肥肉有关的菜肴,全部划去,免得咱看见了心烦。”

在身体和口味上,朱元璋终究还是选择了身体。

现在的朱元璋日子很有盼头。

大孙回归,这么年轻和优秀,他真的想活的时间更久一点。

便就心里头想着:‘张玄玄这般长寿,咱学着他点,也不说跟他一般,活到八九十,看着咱大孙再给咱生一个重孙,也就差不多了。’

桌面上的五花肉,红烧肉都被端走,朱英坐在老爷子对面,开始一同就膳。

什么食不言,在朱元璋这里可没这个规矩。

爷孙俩一边就膳,一边就开始聊了起来。

“那些退役的将士们,大孙准备先在哪里进行安排,咱刚刚看了下总数,这第一批的名单,也有三万多人。”

朱元璋直接问道。

朱英回道:“这些将士们,孙儿准备先将其全部往江南地区安置,若是孙儿没猜错的话,这些将士,大部分都是凉国公下,淮西人士为主。”

朱元璋喝了口豆汁,笑着说道:“看来这一切,都在大孙的掌控之中,难怪大孙对于选人这事,没有过多的参与,直接就交给凉国公等人去操作。”

“不错,咱刚才也粗略的看了言,七八成都是咱淮西的老卒,甚至不少人的名字,咱还有些熟悉,都是曾经跟过咱一同打江山的老兄弟。”

朱英笑着回道:“江南是个好地方,人杰地灵,又富裕。这些淮西的老将士们过去,自然不会过得差。”

“且都是淮西的,相互间也能帮助,很难被江南富商豪绅们买通,这在江南各地,就能很好的贯彻朝廷的意志。”

“尤其是治安署,更是直接跟底下的百姓对接,对于掌控江南的情况,尤其是一些恶霸地主,是最为容易接触的。”

朱元璋对此很是认同,虽然江南地区的锦衣卫,是除了京师外最多的,但是锦衣卫机构的职权,也有相应的限制。

治安署这样,直接分手了知县的权力,相当于半个知县在行事,就完全不同了。

“江南的那些豪绅富商,一直让咱很是头疼,不过现在倒是稍微好了点,以前是真的让咱气愤。”

“大孙你记好了,就江南而言,苏州府和松江府这两个地方,尤为需要注意。”

“或许大孙还没在户部查看国库的岁入,单单就这两府之地,在咱大明的赋税岁入之中,竟是占据三成,简直匪夷所思。”

“就这三成,还是咱在那边收了大量官田,才有这般多的,这远远不是苏,松两地的所有,当还可以更高一些。”

朱元璋的语气,有些感慨,还有些忌惮。

这两个地方,是张士诚的老巢。

朱元璋也是没收大量地主的田地后才知道,为什么张士诚那厮,如此没有上进心,整天贪图享乐。

感情什么粮食危机,钱财危机,跟他是一点干系都没有。

就张士诚在那里能看到的,完全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场面。

朱英听到这些,也感觉有些震惊。

两府之地,占据大明天下三成赋税,难怪老爷子对整个江南地区,一直是税上加税,一年比一年重。

感情是尝到了甜头。

不过在这样的重压之下,朱英原本准备继续大力压制江南地区的想法,却是有了些变化。

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江南,肯定是在不断的衰落,繁荣的景象大打折扣。

对于老爷子不断处死江南文人,富商,地主。

朱英倒是感觉过于浪费了。

“爷爷,江南读书人多,安南那边,最缺教化,不若于江南地区,尽数免除死刑,将其流放至安南,爷爷觉得如何。”

现如今的大明,户籍在册人口不过六千多万,估摸真实人口,也肯定没有达到一亿之数。

摊丁入亩这个政策,需要在番薯,马铃薯,玉米等作物大肆传播大明各地区后,才能真正的落实下去。

不然生得多,吃不上饭也是白搭。

江南的这些才子,文人,富商,在朱英看来,就是最好的对外输出。

尤其是海外的贸易,藩王们肯定不擅长,总还是需要能懂经营的商人,开发海外藩国。

至于对大明之外的祸祸,朱英表示,日后定有王者之师,前去解救。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女配快穿回来后[穿书]
女配快穿回来后[穿书]
曾经容蓁拿的是豪门女配的剧本  对!就是那种各种和女主作对,花式作死的炮灰女配……  后来,她阴差阳错得到了一个快穿系统,在三千世界里辗转,  从被虐的炮灰小菜鸟,到装备满级的大佬,容蓁走过无数个世界。  好不容易成为大佬,容蓁觉得是到了该“安享晚年”的时候了  然后,她又穿回来了!  容蓁:……!!!  1.不黑原男女主  2.关于娱乐圈的内容不多  3.放飞之作,作者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情节
盛世青华
男主的男妻[穿书]
男主的男妻[穿书]
易寒之熬夜看了一本武侠小说,因剧情太烂连夜喷了作者一夜,然后第二天起来他发现自己居然穿进了这本小说里,还是那种可有可无的路人角色。  易寒之表示穿就穿了吧,反正他只是个路人甲,陪男主打怪升级这事轮不到他来做,他就在家做做他的风流少爷好了,没事去花街转转,岂不乐哉?  谁知当天主角就找上门来,要他交出什么武功秘籍?  易寒之表示这什么鬼,我不知道啊!  于是便将主角赶了出去,顺带调戏了下主角,因为
浮生皆未尽
篡位将军的白月光(重生)
篡位将军的白月光(重生)
文案一(原名《公主归来[重生]》)和亲归来,国亡了。她从公主变成了前朝公主。龙椅上坐着当年为她送亲的将军。幸而重生一回,早就知道了。“妾绵薄之力,当不起陛下如此称赞。唯愿天下安定,百姓安居,妾自安心。更愿吾皇圣体安康,福寿无疆,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前朝的尊贵繁华俱往矣,亡国的公主折腰,对新朝皇帝三叩九拜。文案二那年,他送宝华公主谢玉璋去关外和亲。她说“天下飘摇,谢家气数已尽。这江山,君若有能,
袖侧
穿书后我一夜暴富
穿书后我一夜暴富
莫双双一夜暴富,因为她穿书成了女主的准嫂子,  一个拥有两栋摩天大楼的房姐,  可惜她的剧情却是hard模式  男友想把她的房车钱奉献给妹子,  亲戚想让她留下遗产去死,  闺蜜也正等着继承她的男朋友。  我可去你们的吧!  是狼狗不够酷还是奶狗不够甜?  是我的钱不好花还是给你们脸了?  于是莫双双踹了男友打了亲戚撕了闺蜜,  之后更是开启了买买买的快乐模式。  可女主嘤嘤嘤的来了我要你的钱,
千朵云眠
冲啊,太子殿下
冲啊,太子殿下
中贺惜朝刚成为废太子伴读的时候,人人都幸灾乐祸,明里暗地嘲笑他上了条漏底的船。  果然,废太子不出所料一蹶不振,不学无术惹得众人摇头叹息。  其他各宫伴读都等着看贺惜朝笑话,可没想到废太子虽做尽荒唐事,却将他的小伴读护地极牢。  扬言“动我可以,动我家小惜朝试试  为此他揍翻了各宫皇子,赶跑上书房师傅,顶撞了皇上无数次,将胆大包天的事情做了个遍  之后……  废太子依旧带着自家软糯小伴读叱咤皇宫
遥的海王琴